【导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有哪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有什么?重庆本地宝为您带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的相关信息。
白鹤梁陈列展览分为地面陈列馆和水下参观区两大部分。
地面陈列馆分为两层:一层为接待及功能转换空间,设咨询接待区、序厅、尾厅、水下参观等候区、纪念品售卖区等。二层为陈列展示空间,分为“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馆——世界首座水下题刻博物馆”四个单元。
水下参观区,包含斜坡廊道、水平廊道、参观廊道、水下题刻原址四个部分。观众须乘坐长91米的电动扶梯缓缓进入水下,穿越约150米的水平廊道,步入长江之心水深40米的参观廊道,透过23个圆形观察窗一睹白鹤梁题刻的原貌。
主题单元
地面陈列馆分为两层,二层为陈列展示空间,分为“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馆——世界首座水下题刻博物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水——世界大河文明中的水文观测”
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都在大河流域。
人类进行原始的水文观测已有悠久的历史并逐步积累了经验,在尼罗河、两河流域、黄河及长江流域,都曾有过原始的水文观测,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等都是世界上进行水位(wèi)观测很早的国家。然而,在中国,以石刻形态将人类对江水的观测固化下来,并传之后世,有着独特的历史。其中,以涪陵白鹤梁题刻为代表的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水文石刻群,尤为璀璨夺目。
第二单元“尺——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
白鹤梁题刻的科学价值在长江三峡的水文题刻群中,涪陵白鹤梁题刻尤为珍贵。它所设定的“石鱼水标”形成了“古代水文站”,是古代水文观测领域的一大创举。现存的165段题刻中,涉及水文价值的有108段,真实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以前至20世纪60年代1200余年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情况,系统地反映了长江流域枯水年份水位变化规律,为长江航运以及水利工程的兴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第三单元“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
白鹤梁作为罕见的“水下碑林”,它用165段计3万余言题刻和18尾“石鱼”表现了鲜活的民俗、绝伦的书法、精巧的石刻和美妙的诗文。
白鹤梁题刻,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异彩纷呈的水下石刻艺术群。不仅石鱼造型栩栩如生,而且诗文词句优美流畅,题刻书法更是异常珍贵,字体篆、隶、行、楷、草皆备,风格颜、柳、苏、黄俱全,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杰作均有涌现。
第四单元“馆——世界首座水下题刻博物馆”
举世瞩目的三峡文物保护中,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被列为重中之重。自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以来,多个白鹤梁保护方案一次次被讨论、肯定、否定,最终选择并实施了“无压容器”方案。这是文物保护领域与工程领域相结合的一次创举,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程中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涉及学科最广、参加院士最多的文物保护项目。参建各方同心同德、互助协作、艰苦作业、不断创新,最终建成了世界上首座水下博物馆。
》》》》》如需了解更多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相关信息,请点击【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