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哪些成语和重庆相关?10月15日,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地理地图书店联合发布了《重庆成语地图》,地图梳理了10个与重庆相关的成语,以成语故事的形式来展示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语都有其典故,很多成语还与地名有关,而哪些成语与重庆有关呢?10月15日,重庆市地理中心发布了《重庆成语地图》,地图梳理了10个与重庆相关的成语,结合地图落在空间上,以成语故事的形式来展示重庆的历史和文化。
巴蛇吞象、巴山夜雨和巴山蜀水,其中都有一个“巴”字,但意义却不尽相同:有人认为,重庆的古称“巴”字的篆书就是一条蛇的形状,或者说“巴”本来最初的意义就是蛇,巴蛇吞象今则比喻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有研究称巴山即今重庆北碚缙云山。巴山蜀水的巴山指的是重庆和川东一代的山区,丘陵较多,蜀水指的是川西一带的成都平原地区江河纵横,河道非常多。
巴蛇吞象
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意思是说有一种巴蛇能吃大象,它把象吞下去后,消化三年,才把象的骨头吐出来。这种象骨服食后可治腹内的疾病。有人认为,重庆的古称“巴”字的篆书就是一条蛇的形状,或者说“巴”本来最初的意义就是蛇。巴蛇吞象今则比喻人贪心不足,不得好下场。教育人们要克制欲望,知足常乐。
巴山蜀水
出自萧白《晚祷》:“多少思怀在这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巴、蜀指重庆、四川一带。巴山指的是重庆和川东一代的山区,丘陵较多,蜀水指的是川西一带的成都平原地区江河纵横,河道非常多。两种文化长期交融贯通,被称为巴山蜀水。
巴山夜雨
出自唐李商隐七绝《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在文学上作为分手、离异的代称。有研究称诗中所说巴山即今重庆北碚缙云山。
忠贞不渝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可以对人,也可以对组织、信仰之类。渝是改变的意思,且是由好变坏。忠贞不渝非源于重庆,却与重庆非常“有缘”:一是嘉陵江古称即为渝,渝也是重庆的简称,二是重庆古有英雄巴蔓子,其忠贞不渝堪称典范。
走马观花
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不会看得很清楚。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该成语原与重庆无关,但今九龙坡区有走马镇,以桃花节闻名,“走马观花”到了重庆遂有了新的涵义:到走马镇观桃花!
黔驴技穷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黔驴”是外强中干、实无所用的庞然大物的代言词。但此处的黔并非单指贵州。唐宋文学作品中的“黔”,是当时黔州或黔中道的简称,治所在今彭水郁山镇。唐玄宗时置黔中道后,彭水成为黔中道、黔州、彭水县三级治所驻地。所以黔驴技穷的典故实与重庆大大有关。
下里巴人
出自《文选·宋玉》:“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谓战国时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与“阳春白雪”对举。巴,即今重庆、湖北一带。
巫山云雨(朝云暮雨)
出自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巫山云雨”本是上好的自然景观,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层峦叠嶂之中,云腾雨落十分美丽壮观。但是,语言常有神奇变化,中文的“巫山云雨”或拆开“巫山”和“云雨”单用时,生出了男女缠绵情爱的另外含义。
世外桃源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是文中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重庆酉阳桃花源景区大酉洞洞外桃林夹岸,落英缤纷,洞内土地平旷、阡陌纵横、良田美池、村落点布,许多人认为这里即是《桃花源记》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