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因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具体招聘详情如下:
一、学院简介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重庆新闻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从事传媒高等教育的院校之一。2011年率先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2014年与重庆市委宣传部共建成立“重庆新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0个试点单位之一,全面推进“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院依托部校共建平台和校企合作优势,形成了“一统领、两对接、三适应、四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文理交叉、技艺融通、行业协同”的“新文科”办学定位。现有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和数字媒体艺术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为重庆市一流专业,也是市级特色学科群支撑专业。在研究生教育层次有新闻传播学、艺术学2个学术硕士点及新闻与传播、戏剧与影视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并与重庆广电集团、华龙网、重庆日报网合作建有3个市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余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30余人,近一半教师具有跨学科背景和行业经历。学院注重与行业接轨,聘请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总裁牟丰京、“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庆日报前首席记者罗成友等兼职教授20余名,常年举办重庆新闻学院大讲堂,敬一丹、白岩松、杨澜等知名专家来院讲学。
学院专业实验室及设备居西南高校前列,拥有重庆市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面积近2000平方米,拥有2000多万元的制作设备。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重庆广电集团(总台)、爱奇艺、华龙网、猪八戒网等近20家媒体和公司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制作的多部专业作品在新华网、华龙网等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发表,在国内各种大赛中获奖。学院还与中国电影集团、著名影视文化公司联合出品制作了多部高清数字电影作品。
近年来,学院科研项目立项近百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市级以上项目89项。两位教师分别获得中国电影剧本最高奖夏衍奖。学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与多名国内外知名媒体和学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学术资源,推动了新闻与传媒学院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人才需求及待遇
根据重师发〔2022〕3 号文件《重庆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修订)》(如因政策变化,以新文件为准),引进高层次人才需求及待遇如下:
(一)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领域) | 岗位 | 学位及职称 |
新闻传播学类 | 教学科研岗 | 博士学位 正高职称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教学科研岗 | 博士学位 正高职称 |
(二)人才需求层次及待遇
1、第一层次人才
学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能力和经历,能够带领本学科在其领域赶超或者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或荣誉委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杰出人才等相当水平的海内外顶尖人才。
(1)住家及安家费
发给安家费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聘期内免费提供建筑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的校内人才房一套,在我校全职工作满8年后,房屋产权过户归本人所有;同时发给安家费不低于300万元。
(2)科研经费
根据工作需要和不同学科类别提供,人文社科不低于500万元,自然科学不低于1000万元科研经费。
(3)薪酬
聘期内税前年薪不低于120万元。
(4)其他条件
配偶符合调动条件的可随调并在校内安排工作;做好子女入学的协调工作。
2、第二层次人才
学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带领高水平科研团队的能力和经历,能够带领本学科在其领域赶超或者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具有国家长期项目、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863/973重大科研项目主持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选、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相当水平的海内外领军人才。
(1)住家及安家费
发给安家费300万元。或者聘期内免费提供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左右的校内人才房一套,在我校全职工作满8年后,房屋产权过户归本人所有;同时发给安家费120万元。
(2)科研经费
根据工作需要和不同学科类别提供,人文社科200-400万元,自然科学300-800万元科研经费。
(3)薪酬
聘期内税前年薪60-80万元。
(4)其他条件
配偶符合调动条件的可随调并在校内安排工作;做好子女入学的协调工作。
3、第三层次人才
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稳定的研究方向,有成为相关领域学科带头人的能力的国家级青年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自然科学)或50周岁(人文社科),具有国家青年项目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相当水平的海内外杰出人才。
(1)住家及安家费
发给安家费200万元。或者提供购买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左右的校内人才房一套,同时发给安家费100万元。
(2)科研经费
根据工作需要和不同学科类别提供,人文社科100-300万元,自然科学200-700万元科研经费。
(3)薪酬
聘期内税前年薪40-60万元。
(4)其他条件
配偶符合调动条件的可随调并在校内安排工作;做好子女入学的协调工作。
4、第四层次人才
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学术成果,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的学术知名度的省部级人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自然科学)或50周岁(人文社科),具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教指委委员、省(直辖市)级特聘专家、省(直辖市)级百人计划入选者、省(直辖市)级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直辖市)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省(直辖市)级教学名师、重庆英才计划入选者等相当水平的海内外优秀人才。
(1)住家及安家费
发给安家费100万元。或者提供购买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左右的校内人才房一套。
(2)科研经费
根据工作需要和不同学科类别提供,人文社科30-50万元,自然科学40-70万元科研经费。
(3)其他条件
配偶符合调动条件的可随调;做好子女入学的协调工作。
5、第五层次人才
具有博士学位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自然科学)或45周岁(人文社科);创新发展潜力大,具有较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且近5年来取得的业绩达到了以下条件中的1项:
1.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政府奖(个人排名第一);
2.主持过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3.在相关学科权威期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原则上自然学类以第一作者(不含并列,下同)或通讯作者发表本学科领域顶级期刊或 SCI、SSCI一区论文至少1篇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SSCI二区论文至少2篇;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我校所认定的A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至少2篇(外语、艺术、体育类学科1篇);或有经同行专家评议认定的其他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
(1)住家及安家费
发给安家费80万元。
(2)科研经费
根据工作需要和不同学科类别提供,人文社科10-30万元,自然科学20-40万元科研经费。
三、报名方式
将个人简历、本硕博学历学位、职称、身份证、近5年学术成果等证明材料的扫描件电子版,打包成一个压缩文件。压缩文件命名及电子邮件主题为“姓名+学历+职称+所学专业+应聘部门”发送至 csxwcm308@163.com进行网上报名。
四、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汇贤楼新闻与传媒学院
邮编:401331
联系人:孙老师
联系电话:023-65362860
邮箱:csxwcm308@163.com
温馨提示:微信搜索并关注【本地宝重庆招聘】公众号,聊天对话框回复【学校/教师】可获最新重庆学校、教师招聘公告、招聘岗位、报名条件、报名方式等信息。